2007年1月22日 星期一

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

不丹 最快樂的窮國 真可惜沒風景照可分享
*一分鐘看不丹

■面積:4萬7千平方公里(相當於1.3個台灣)

■人口:67萬人

■民族:不丹人(50%)、尼泊爾裔(35%)、其他(15%)

■宗教:藏傳佛教(75%)、印度教(25%)

■語言:宗喀語

■建國:1907年

■首都:廷布

■時差:比台灣慢2小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本篇文章摘自:商業周刊第 1000 期
作者:林正峰
為什麼1/3的台灣人不快樂?即使大環境不佳,我們有沒有辦法更快樂一點?國民所得只

有台灣1/20的小國不丹,土地貧瘠、環境惡劣,卻有97%的人說:「我很滿足。」一段
深入香格里拉之國的採訪旅程,帶回來「從心做起」的快樂解答:「減」的生活哲
學、不迷信經濟成長率、追求平等與平衡的理念,讓不丹超越世界大國,因快樂而偉
大。

當飛機穿破雲層,赫然,高低落差千多公尺的縱谷出現眼前,「嵌」在絕壁上的白色
房子錯落山坡上,谷底是彩色拼布般的梯田,層層綿延。

不丹(Bhutan)到了!

這個被稱為「喜馬拉雅山下香格里拉」的地方,在一九八○年代對外開放前,幾乎是生

人止步。直到三年前,全球六十四億人,一年只有○.○○○一%,約六千人,有機會


炙這塊神秘土地。

但在二○○五年,這神秘小國,卻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目光焦點,從《紐約時報》、英

國《經濟學人》雜誌、英國國家廣播公司(BBC),到日本NHK,一年內超過兩百篇的
報導。他們熱切的討論著同一件事:這個小國的施政主軸——「國家快樂力」(Gross

National Happiness,GNH)。GNH成了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眼中的「新」觀念,諷

刺的是,不丹默默推動GNH逾三十年了。

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在去年七月所公布的研究「世界快樂地圖」(World Map of
Happiness),不丹的快樂,在全球排名第八。不丹人均國民所得僅一千四百美元,卻

比人均所得三萬一千五百美元的日本高出八十名,也比四萬一千八百美元的美國高出
九名(編按:本文人均所得均為經CIA購買力平價調整。如台灣人均實質所得為一萬五

千三百美元,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為二萬七千六百美元)。而台灣,在這份排行榜
上,列名六十三名(編按:六十三名共八國同分)。

這麼窮的不丹,為何這麼快樂?當《商業周刊》於去年初注意到這個特殊國家,計畫
採訪時,內部有著不同的聲音:「會不會是無知的窮開心?」然而,當採訪團隊走下
飛機,踏進首都,再深入偏遠村落,十六天採訪期間,記者看到與其他低所得國家迥
然不同的景象。


這裡土壤貧瘠,地勢險峻 卻有九七%的人民表示「快樂」

不丹,街上沒有乞丐、遊民,暗巷沒有娼妓、毒梟。眼目所及,是如瑞士般的優美谷
地,從城鎮到鄉間,這裡沒有超級豪宅,也看不到破爛不避風雨的房子。首都廷布到
處是可以上網連結世界的網路小店;偏僻的鄉間,農夫用手機開心的講著電話。一對
無法生育的美國夫婦來到這裡,想收容孤兒,等了大半年無以如願,才驚訝的發
現,不丹鮮有孤兒。

男女皆著國服,男性是一件式的裙裝,長度及膝,稱為幗(Gol),女性三件成套,長

度及足踝,稱為旗拉(Kira)。當全球化力量讓各國地方特色難以保存,不丹人的獨
特性卻強烈鮮明。

接受採訪時,無論生意人、大學生或勞動階層,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在口中:「我很滿
足。」根據不丹人口普查局最新調查,九七%的人表示「快樂」。這是全世界最快樂
的窮國,人均所得僅台灣二十分之一的山間小國。

是得天獨厚、土地豐饒,造就這個世外桃源嗎? 事實不然。

這裡,地瘠多險。不丹平均海拔三千公尺,九八%國土為山地,二○%土地終年白雪埋

覆。地瘠加上高地氣候,當地主食稻米年僅一穫。馬鈴薯種了好久,也只有掌心
大;再看外交,列強環伺。一九六○年代,中共軍隊踏進他們的北鄰西藏,七五年印度

併吞與不丹接壤的錫金。

讓不丹轉型成全球「最快樂的窮國」的關鍵人物,是剛卸任的國王吉莫˙辛吉˙旺楚克

(Jigme Singye Wangchuck)。

三十五年前,老國王英年病逝。他,十七歲倉卒返國繼位,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
王。加冕典禮,不丹首次開放國際媒體進入,相關報導多以「童話王國裡的英俊國
王」描述他。但童話表象底下,他卻是經歷過身為繼承人的嚴峻考驗。當吉莫才八歲
大,同齡孩子還黏在母親身邊撒嬌,他已經被送往印度就學,十歲轉往英國,十四歲
進入牛津大學。


這裡不以經濟發展為優先 為全球第一個以快樂立國的國家

牛津學業雖未完成,但國外求學經驗卻深深影響吉莫。吉莫目睹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過
程中,一路經歷戰爭、污染、高失業與犯罪,人民所得增加了,卻不快樂;物質享受
提高了,親情卻疏遠。他帶著對西方國家「以經濟發展為優先,對嗎?」的質疑回到
不丹。人民到底需要什麼?不丹這個窮困的小國該往哪裡去?年輕的吉莫花了兩
年,步行全國,探訪民情。

「他(國王)想了解人民的需要,人民的夢想……旅行回來,他發現,不管是住在首
都,或鄉村的人民,都有相同的夢想,就是『快樂』。」內政部長吉莫.廷禮
(Lyonpo Jigme Y. Thinley)說,當時,吉莫國王還沒有明確喊出「國家快樂力」的

口號,卻已發現,政府該替人民追求的是整體的幸福感,而不光只是物質上的滿足。

一九七四年,他執政的第三年,提出「國家快樂力」取代「國內生產毛額」(Gross
Domestic Production,GDP)——讓不丹成為平等尊重與平衡發展的國家。這是全


第一個提出「快樂立國」觀念的執政者。但,一個窮國有什麼條件談幸福?他該如何
突破資源稀少的困境?


這裡不養軍隊,不買武器人民卻享有免費醫療、免費教育

資源配置是關鍵!

今日不丹,醫療(一二%)與教育(一八%)預算,合計占國家總預算三成,其比率
是台灣的二.三倍。如此安排,勢必擠壓其他預算,吉莫的策略是以「外交合作」與
「經濟合作」換取「零國防」。所謂的零國防,指的是自己不花錢養軍隊與購買武
器,仰賴印度。因此,在外交上,不丹與印度站在同一陣線,讓印度得到一張鐵
票。緊密合作,確保不丹主權獨立。更重要的是,國防預算是零,讓全國極為有限的
資源全用在民生上。

因此,吉莫得以展開三項重要變革:一,不丹的免費醫療體制在他手下完成,讓每個
國民有平等的生存權;二,過去貧賤的佃農,也在他掌政下擁有自己的土地;三,免
費教育,讓每個國民,不分貧賤,都有平等的發展權。

教育,最能彰顯因平等而快樂的不丹。

一般低所得國家最常見殘破教室、上不了學的孩子,在不丹都看不到。

現在,不丹小學生就學率高達九七%。位於全國唯一一座機場附近的烏丘初級學校幼
稚園班牆上,貼滿了輔助教材圖卡,有鳥、蘋果、爺爺、奶奶,第一行是英語,下面
跟著宗喀語。一張張都是老師手繪的心血。日曆板上,今天是Tuesday,天氣是
Sunny,旁邊貼上介紹全班小朋友的大海報,每個人的名字跟照片都在上面,微笑的小

男孩是策旺、羞澀的小女生是尼瑪。

鏡頭再轉向中部布姆唐谷地,一個偏遠村落。這裡的社區學校,除了學生人數較
少,教育軟硬體設施與市區學校幾乎一致。校長薩瑞塔手上拿的教學參考教材也是全
國一致,沒有城鄉差距。不丹把最多的政府預算投入教育,從幼稚園到十年級是義務
教育,就學免費。偏遠地區,連文具都由政府提供。影響所及,這國家的人民致力追
求的,不是做生意賺錢,而是受更好的教育。

首都廷布東方的普那卡谷地,十二年級生那姆吉爾放棄連續假期,留在學校自習,手
中厚達一千頁的化學科參考書,全部以英文寫成,桌旁擺著的題庫,搜集過去十年印
度大學的考古題,包含物理、化學、英文、數學等。那種景象,跟台灣無二致。他將
參加全國檢定考,若成績在全國前十名,政府會送他出國留學。高等教育,從大學到
出國深造,也是免費。以二○○三年為例,不丹約有一千餘位公費與自費留學生,在歐

洲、美國、印度進修。

「過去,靠戰爭或武力來創造社會階級的流動。現在,我們靠教育。」相當於台灣中
央研究院的不丹研究院(Center of Bhutan Studies)院長卡瑪(Karma Ura)解釋不

丹為何選擇教育,作為推動現代化的主軸,帶給不丹平等發展的機會。

另一項促進平等的政策,是解放農奴。

不丹以農立國,早期土地握在貴族手上,在老國王時代——一九六○年代就企圖平均地

權,但面臨既得利益者的強大反彈,當時總理甚至被暗殺。儘管阻力很大,吉莫國王
繼位後,還是承繼父親的遺志,最後變革成功。

在中部,最古老的政教中心——旺都宗(編按:不丹各地政教中心統稱「宗」),西邊

山坡的美麗梯田,令到訪的觀光客驚歎不已。梯田中央,是稱為仁青崗的小村子。


這裡不亂施肥,不砍伐樹林 放棄開採山中礦石,只為保育林相

在六○年代之前,仁青崗是個集體農場,住著約一百五十位農奴,他們沒有個人所
得,終年辛勤工作。山坡上,殘破不堪的黃色夯土屋,是過去集體住宅的遺跡。如
今,景象改變了,夯土屋改為牲畜居所,旁邊則起造一幢接一幢,有著白牆與鐵皮屋
頂的新屋,一如都市房子一般。

今日,任何不丹公民都可以向政府申請農村土地。百羅河谷旁,農夫策麟光著腳,正
在田裡穿梭忙活。沒念過書的他如果早誕生三十年,可能還是一介農奴。今日,極有
生意頭腦的他是「五星級飯店」的農夫。手指向田間,那裡有他所建的溫室,策麟
說:「政府請澳洲農業專家來指導我,我拚命問、拚命學。」現在他有兩間溫室,不
論稻米、蔬菜或香草,全部是有機栽植,八頭乳牛的牛糞是天然肥料,因而贏得頂級
飯店Uma固定採購他的作物。現在,策麟每年淨賺五千美元,約是不丹人均所得的三
‧六倍。

在吉莫領導下,不丹過去二十年加快現代化腳步。此一期間,人民平均壽命提高了十
九歲,達六十六歲;識字率提高逾一倍,達五四%,九七%小學生註冊入學;九成人
口可得到基礎的醫療設施服務。

「不丹經驗提醒我們,快樂不是隨機降臨在人們身上,它來自選擇的結果。」一九八
九年自願進入不丹從事教職,並嫁給不丹人的加拿大教師潔米.惹巴(Jamie
Zeppa),是少數持續親眼目睹不丹過去十八年來變化的外國人,她在接受《商業周
刊》專訪時指出。

不丹今日成果,來自他們清楚「要」與「不要」兩大選擇:他們「要」追求「平
等」,他們「不要」因為追求經濟發展,而出現「失衡」的社會與環境。

所謂的「不要」,從他們對待大地的態度最能看出。

不丹多數山區,梯田垂直落差極大,農民在梯田上,常見冬、夏雙屋,依氣候移
居,夏種稻、麥,冬種馬鈴薯。以多樣性的作物,維持地力的自然循環,他們不靠人
工施肥、灑藥的惡性循環。

不丹是全世界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,法令明定森林覆蓋率,必須在六○%。在不

丹發展現代化過程中,曾經一度讓覆蓋率跌破六成,但目前已快速回升,到達七
二%。「我們不把森林視為經濟資產。」不丹內政部長吉莫.廷禮強調。

四世國王吉莫對於經濟與環保,以及經濟與文化的平衡觀念,比許多先進國家更先
進。他為了復育森林,特別推動修法、甚至入憲。喜馬拉雅山系是年輕地質,十分的
脆弱,但在不丹,放眼望去,卻一片蒼翠,猶如置身古老地層的歐洲瑞士,因為全國
規定不准砍伐樹林。為了保育林相,貧窮的不丹不惜放棄開採山中的珍貴礦石。甚至
連在山中溪裡釣魚都是非法的,為的是保存稀有的喜馬拉雅山系魚種。

不丹人愛惜山、不砍伐樹木,甚至連水力發電廠的興建都為此而遁入地下。

在首都廷布南方一百公里的丘卡鎮,有一條深達一百公尺的隧道,裡頭藏身著丘卡
(Chukha Hydro power)水力發電廠。亮著紅燈的四個巨型水輪機,二十四小時不停
的運轉,先進的發電設施,與壁上彩繪的十二幅巨型佛陀故事,恰成強烈對比。

這電廠工程挑戰高難度,因為需要挖透山壁數十公里,將高山奔湧而下的雪水導入地
下。不丹政府寧願放慢電力帶給經濟的好處,從開工到運轉苦等十二年,也要保護森
林與地貌。


這裡擁有得天獨厚景觀 卻限制觀光客人數,不急功近利

這個廠自八六年開始商業運轉,目前七二%電力賣給印度。現場主管拉姆說:「透過
經營效率的提升,現在丘卡廠每年上繳給政府的稅額與盈餘,是一九九二年的十倍以
上。」苦盡甘來,電力轉變為國家歲收,讓更多的不丹孩子能免費上學,不丹人民能
得到免費醫療照護,同時,美麗的大山也得到了完善的保護。

不丹中部甘唐(Gangtey),秋季的梯田,綠一塊,紫一塊、褐一塊,深深淺淺,將這

片田,彩繪成全國最美麗的谷地。這裡一到冬初,瀕臨絕種的黑頸鶴,遠從西伯利亞
來此地避寒,牠們性極敏感,很容易受驚,為了保護這群嬌客,不丹禁止電線拉入這
片淨土,也因為這樣,當地農民使用的是政府提供,最先進的太陽能發電設備。

梯田中央,高級旅館Amankora藏身其間,只能有八間房,因為想在這裡經營旅館,必
須接受不丹政府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,除了自備發電系統,旅館產生的廢水,也必須
經環保處理後,才能排放入自然界。

旅遊收入占不丹國家歲收兩成以上,是第二大收入來源,但為了保護環境與文化,不
丹寧願「少賺錢」:採取每人每日兩百美元的高價策略,而且配額限縮觀光客進
入,直到去年才逐步增加到一萬人以上。這小國雖然窮,卻不急功近利。


這裡沒有人炫耀財富 國王皇宮甚至比許多民宅小

強調平等與平衡,讓不丹人對自己國家充滿自信,而不是像其他貧窮國家,視自己的
文化為落後象徵,只想丟棄。

這些年,國王吉莫大力保存傳統建築與服飾。走在不丹的城鎮或鄉間,沒有違章建
築,到處都是白牆與深色的不丹傳統木製櫺窗,即便外來的高檔旅館阿曼(Aman)集
團都要符合政府規定。「不管從外頭看、從裡頭望出去,每一扇窗都顯示了不丹的特
色;而且,你很難從建築物去發現超級有錢人,因為大家都差不多。國王很重視平
等。」當地的嚮導尼曼指出。包括,皇宮都反映同樣價值。

在不丹那十六天,我們多次要求希望能看看國王的皇宮。最後,嚮導勉為其難的答
應。我們穿梭於稻穗摩梭的梯田之間的小路,迂迴前進,最後來到一處森林,蒼翠林
道盡頭,好遠、好遠處只見一間小屋的屋頂浮現。這地方不准拍照,其實即便拍照也
看不到什麼,因為國王的住所只有一樓高,就是棟白牆、木櫺窗與鐵皮屋頂的傳統平
民小屋,「比很多不丹人住的還小。」嚮導說。唯一區別的只是從屋子所在升起的白
幡旗才能辨識屋主的身分。

從國王到富人,沒有人炫耀財富。這裡沒有精品LV、沒有勞斯萊斯;同樣的,不管你
是全世界多有錢的企業,一旦進入不丹,街頭廣告招牌都齊頭式大小。因為,沒有高
物質慾望、沒有貪婪,相對的,犯罪率也低。一如晉朝詩人陶淵明筆下「桃花源
記」的「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」。


這裡是精神和文化的富國 九九%留學生學成後選擇回母國

不丹最大的企業集團之一,不丹水力發電廠最大的承包商——Yarkay集團執行長迪青
說:「以前,看到先進國家的介紹,覺得一切都很美好。」十八歲就遠赴歐洲留學五
年的她說:「但人真的到國外,才發現當地社會深層,也是問題重重,我還是喜愛不
丹的生活。」

採訪內政部長吉莫.廷禮時,他要我們猜測:每一百個出國留學的不丹年輕人,有幾
個學成之後會回國服務?以台灣六○年代的情況來推斷,我們猜測:大約一半吧?

了,不丹的答案是九九%!

一九九八年到美國留學的不丹國家廣播公司新聞部主管策旺(Tshewang Dendup)形
容:「只有回到不丹,我的心才感到舒服。」

「我們的文化裡,有某些獨特之處。」吉莫.廷禮自豪的說。他強調,即使他們在美
國可以賺更多的錢,即使在英國或澳洲有很好的工作,他們寧願回來,賺很少的
錢,因為,「真正有品質的生活,不是生活在有高物質享受的地方,而是擁有豐富的
精神層面與文化,我想,這就是不丹所已經擁有。」

但再好的制度與文化保存計畫,能否落實,關鍵在於良好的治理。聯合國轄下的聯合
國協會(UNA),評選不丹為東南亞(含南亞)地區,善用非營利組織資源的第一
名。而世界銀行評估不丹的政府效能五.二分,高居第一,遠高於平均的三.一分。

當然,隨著近年的開放與經濟快速發展,不丹也有一些隱憂。推動教育,降低了文
盲,卻也帶來高學歷年輕人缺乏能夠發揮的機會,年輕人失業升高。二○○五年,不丹

失業率提高到三.一%(前一年為二.五%),這是不丹下一階段的一大挑戰。

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,不丹並非總是做對決策,但潔米強調,他們勇於改正。譬如不
丹曾經開放塑膠袋進口,結果造成嚴重污染問題,因此政府又頒令禁止。

不丹的生活並非完美,在當地十六天的採訪,每天餐桌上看到的,不是辣椒煮起
司、就是辣椒煮蔬菜,桌上肉類十分稀有。不丹人還很窮,他們還在小心翼翼求發
展。然而,簡單的辣椒食物,吃著吃著,卻有一種簡單的美味與幸福感。

也許,這是為什麼當國內生產毛額(GDP)當道一個世紀之後,人們赫然回頭來看
不丹這個寧願慢富也不要失衡的小國。

倫敦政經學院教授,同時也是英國工黨政府的重要策士萊亞德(Richard
Layard),在其探索快樂本質的著作《快樂經濟學》(Happiness)中指出:「一個追

求快樂的國家,才是最偉大的國家。」

同樣的意見,我們居然也在普那卡谷地梯田間小雜貨鋪的男孩口中聽見,他昂著頭
說:「如果不追求國民的快樂,我不知道一個國家還能有什麼其他的最高目標。」他
的名字是達瓦,十四歲,正就讀九年級。

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

習俗>中國人用筷子的十二種忌諱

1、三長兩短:將長短不齊的筷子放在桌子上。因為人們習慣將「三長兩短」代表「死亡」。

2、仙人指路:即用大姆指和中指、無名指、小指捏住筷子,而食指伸出。在北京人眼裡這叫「罵大街」。

3、品箸留聲: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,來回嘬,並不時的發出絲絲聲響。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缺少家教的做法。

4、擊盞敲盅: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。因為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。

5、執箸巡城:手裡拿著筷子,旁若無人,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裡巡找。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。

6、迷箸刨墳:手裡拿著筷子像盜墓刨墳的一般在菜盤裡不住的扒拉。這種做法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。

7、淚箸遺珠:用筷子往自己盤子裡夾菜時,將菜湯流落到其他菜裡或桌子上。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。

8、顛倒乾坤: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,正所謂飢不擇食,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,將筷子使倒,這是絕對不可以的。

9、定海神針: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裡的菜品,這被認為是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。

10、當眾上香: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。這會被人視為大不敬,因為中國人的傳統只有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。

11、擺十字: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。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,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。

12、落地驚神: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。中國人認為,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,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。

2007年1月15日 星期一

「車票 」





「車票 」


((文章來自網路流傳))



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,

因為我生下不久,

就被母親遺棄了。



每到母親節,

我就會感到不自然,


因為母親節前後,

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,

電台更是如此,

即使做個餅乾廣告,

也都是母親節的歌。








對我而言,

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。







我生下一個多月,


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,

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,

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,

要不是她,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。



等到我吃飽了奶,


安詳睡去,

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,

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。





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,

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。






晚上,

其他的大哥哥、大姊姊都要唸書,

我無事可做,

只好纏著修女,

她們進聖堂唸晚課,


我跟著進去,

有時鑽進了祭台下面玩耍,

有時對著在祈禱的修女們做鬼臉,

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,

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,

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,


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,

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。







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,

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,


過年、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,

只有我,

連家在那裡,

都不知道。








也就因為如此,

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,

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。







我從小功課不錯,


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。







屈指算來,

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,

他們都是交大、清大的研究生和教授,


工研院、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。





教我理化的老師,

當年是博士班學生,

現在已是副教授了。






教我英文的,

根本就是位正教授,

難怪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。





修女也壓迫我學琴,


小學四年級,

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,

彌撒中,

由我負責彈琴。





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,


所以,

我的口齒比較清晰,

在學校裡,

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,

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。






可是我從來不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。





我雖然喜歡彈琴,

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,

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。


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,

否則我絕不會自已去彈的。





我有時也會想,

我的母親究竟是誰,

看了小說以後,


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。





爸爸始亂終棄,

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。






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,

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,

我順利地考上了新竹省中,

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。





在大學的時候,


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,

帶我長大的孫修女有時會來看我,

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,一看到她,

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。





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,


說我是修女們帶大的,

怪不得我的氣質很好。





畢業那天,

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,

我的唯一親人是孫修女,


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相。





服役期間,

我回德蘭中心玩,

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,

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,


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。





信封裡有二張車票,

孫修女告訴我,

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,

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,






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車站的,

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。





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,


這是一張慢車票,

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應該不是有錢人。





孫修女告訴我,

她們通常並不喜歡去找出棄嬰的過去身世,

因此她們一直保留了這兩張車票,


等我長大了再說。





她們觀察我很久,

最後的結論是我很理智,

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了。






她們曾經去過這個小城,

發現小城人極少,

如果我真要找出我的親人,

應該不是難事。






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,

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,

我卻猶豫不決了。





我現在活得好好的,

有大學文憑,


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生大事的女朋友,

為什麼我要走回過去,

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?





何況十有八九,

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。






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,

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,

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的陰影,

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,

既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,


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。





我終於去了。

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,

是個山城,

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,


才能到達。





雖是南部,

因為是冬天,

總有一家派出所、一家鎮公所、

一所國民小學、一所國民中學,


然後就什麼都沒有了。





我在派出所和鎮公所裡來來回回地跑,

終於讓我找到了兩筆與我似乎有關的資料,

第一筆是一個小男孩的出生資料,

第二個是這小男生家人來申報遺失的資料,


遺失就在我被遺棄的第二天,

出生在一個多月以前。





據修女們的記錄,

我被發現在新竹車站時,

只有一個多月大。






看來我找到我的出生資料了。



問題是:

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,

母親幾個月以前去世的。






我有一個哥哥,

這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,

不知何處去了。






畢竟這個小城,

誰都認識誰,

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,

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,

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。






校長是位女士,

非常熱忱地歡迎我。



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,

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,

我的爸爸非常懶,


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,

只有他不肯走,

小城做些零工,

小城根本沒有什麼零工可做,

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友過活。






因為不做事,

心情也就不好,

只好借酒澆愁,

喝醉了,

有時打我的媽媽,


有時打我的哥哥。





事後雖然有些後悔,

但積習難改,

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輩子,

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後,


索性離家出走,

從此沒有回來。





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,

可是一個月大以後,

神秘地失蹤了。






校長問了我很多事,

我一一據實以告,

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。






她忽然激動了起來,

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,

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,

在她枕邊發現的,

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,

決定留了下來,


等他的親人來領。





我以顫抖的手,

打開了這個信封,

發現裡面全是車票,






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,

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。





校長告訴我,

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,


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,

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。





母親晚年信了佛教,

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,

湊足了一百萬台幣,


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,

捐贈的那一天,

她也親自去了。





我想起來了,




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。



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,

捐給我們德蘭中心。





修女們感激之餘,


召集所有的小孩子和他們合影,

我正在打籃球,

也被抓來,

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像。



現在我居然在信裡找到了這張照片,


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,

她和我站得不遠。



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,

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,

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,


我也在其中。





我的媽媽,

雖然遺棄了我,

仍然一直來看我,

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。






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,

她說︰

「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視,她遺棄了你,

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生活環境,

你如留在這裡,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,


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。





弄得不好,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,

說不定也會像你哥哥那樣離家出走,一去不返。」






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,

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,

大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,

有一位老師說,

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。






我忽然有一個衝動,

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,

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,

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。






我打開了琴蓋,

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,

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,

我要讓人知道,

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,

可是我不是孤兒。






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,

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,

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親母親嗎?






更何況,

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,

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,

和光明的前途。





我的禁忌消失了,


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,

我還能輕輕地唱,

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,

琴聲傳出了校園,

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,

在夕陽裡,


小城的居民們一定會問,

為什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?





對我而言,

今天是
母親節


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,

使我從此以後,

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。